手机版
宝鸡先锋
搜索

    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

    时间:2024-03-11  来源:陕西日报   点击数:

    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彼此辉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建设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论述深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般规律的系统阐释,是内涵丰富、逻辑清晰的科学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铸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向纵深更加全面系统推进的过程中,在回答如何传承好文明基因、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和文明形态的时代之问中,在“两个结合”的实践中成功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孕育生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奠定了深厚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基础上的现代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理念、新格局的发展需要,承载了时代发展的关键文化动能。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又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历史中国的深厚底蕴与现实中国的崭新气象相融通,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引领中华文化发展迈向新阶段,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习近平文化思想还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同频同向的高度契合和相互成就,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了文化底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底气活力。首先,在破解世界性现代化的难题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清晰取向。其次,以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荣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没有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中国经济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物质文明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必将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建设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规律,反映了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和本质要求。正确认识规律、自觉遵循规律,才能推动文化繁荣、建成文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理论观点上实现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构建了文化建设的“体”,并对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突出了文化建设的“用”,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构成一个系统全面的科学体系,在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文化自信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把我们党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凝练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五大特性,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主动性,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真实样态与魅力风采,为进一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

    重视中华文化主体性,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大亮点。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在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建立的,是在“两个结合”历史演进中建立的,更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建立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中国大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了价值追求和思想遵循。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新境界,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文化建设

    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新时代新征程,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厚植文化底蕴、赓续历史文脉,不断推进文化建设。

    要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成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

    要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

    以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张以包容的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用欣赏、互学、互鉴的态度对待多种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表明,越是开放越是强大,越是强大越是开放。中华文明的赓续不已源自强大的吸纳机制,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其中要求“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繁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抓住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必然趋势,坚持胸怀天下,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秉持开放包容,广泛吸收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能力,着力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继往开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以中华文明的新荣光,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多世界性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意高远、博大精深,体现了理论与实践、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和当下具体实际,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着眼于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以更加系统宏阔的战略部署、更加有力的创新举措,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人类文明新篇章。


    关闭

    主  办:中共宝鸡市委组织部

    联系地址:宝鸡市代家湾行政中心1号楼

    联系电话:0917-3260651

    电子邮件:bjsycb2008@163.com

    邮编:721000

    旧版回顾(2019年前数据请点击旧版查询)

    推荐使用IE9及更高版本浏览器、

    屏幕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浏览

    陕ICP备11007109号-2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