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高新区钓渭镇,“老三线”建设的铿锵回响与新时代发展的蓬勃脉动交织共鸣。今年以来,钓渭镇创新党代表“1458”工作法,通过以阵地为基、精神为魂、机制为纲、活动为脉,将党代表履职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动能,使党代表在政策宣传、意见征集、矛盾化解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推动宝鸡高新区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一核引领
建强便民服务“主阵地”
“以前反映问题总是没头绪,现在党代表工作室就在家门口,有事不用跑镇上去了,党代表就能帮忙协调,一下子让我找到了‘主心骨’。”这是钓渭镇东崖村一名群众的真切感受。近年来,钓渭镇党委以镇党代表工作室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固定场所、醒目标牌、工作制度、专职人员、活动档案“五有”标准,将各党代表工作室打造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温暖港湾”。无论是政策咨询、群众诉求,还是矛盾调解、意见征集,党代表工作室都能实现“一站式”受理,成为汇聚民意、化解民忧的前沿阵地,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四魂聚力
激活履职尽责“源动力”
钓渭镇作为曾承载“三线建设”记忆的乡镇,深挖“老三线、老军工、老国企、老传统”“四老”精神富矿,让红色基因成为党代表履职的精神密码。退休老党员、老军工骨干组成“银发顾问团”,结合自身经历向年轻党代表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在职党代表传承“艰苦创业、精益求精”的老国企作风,在项目攻坚、民生服务等工作中带头实干,让党徽熠熠发光。这种精神传承使党代表队伍既葆有传统底色,又焕发时代活力,成为新时代连接新老群众、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纽带。
五措闭环
畅通为民办事“快车道”
“从反映路灯损坏到修复亮灯,只用了3天,还收到了回访电话,太高效了!”群众的点赞源于五项举措构建的工作闭环。钓渭镇党委建立“党委交办、代表领办、跟踪督办、结果回访、年底反馈”全链条机制。对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由党委精准交办,党代表根据专长主动领办,明确责任清单,镇纪委联合组织部门全程跟踪督办,防止“纸上办事”,办结后1周内开展电话或入户回访,确保群众满意,年底将办理情况纳入代表履职考核并向群众公示。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已办结民生实事40余件,群众满意度较去年提升22个百分点。
八维发力
构建多元服务“生态圈”
党代表以八项活动为抓手,把履职触角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接待服务中,镇党代表轮流驻室,与群众面对面倾听诉求,在意见征询中,通过“敲门行动”“网格座谈”收集到道路硬化、医保报销等有效建议32条,在政策宣传中,用“家常话”解读乡村振兴、养老社保等政策,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在视察调研中,聚焦吃、住、行等群众关切,形成高质量提案8件。在便民服务中,为高龄老人、残疾人提供代办事宜120余次。从党建指导强基础到走访联系暖民心,八项活动实现了服务群众“无死角”,让党代表成为政策的“宣传员”、民意的“调研员”、民生的“服务员”。
如今的钓渭镇,党代表工作室里的民情日记写得越来越满,群众的笑脸也越来越多。“1458”工作法的深入实践,让党代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基层治理的根基扎得更牢。下一步,宝鸡高新区将持续深化党代表服务工作机制,加大全区各党代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让党代表“履职答卷”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