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凤翔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提升行动要求,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按照“产业特色鲜明、培训设施完善、技术队伍稳定、日常管理有序、示范作用充分、综合效益显著”的标准,推动远程教育高质量发展。
定制“学习菜单” 强化学习效果
方向上高擎旗帜“党味”强。把远程教育与全省“三个年”活动、全区中心工作等相结合,严格落实“固定学习日”制度,做到学习收看有预告、学习过程有讲解、学习结束有讨论。同时,在全市率先开展远教示范站点创建,着力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好”远教,起到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的效果。素材上精挑细选“鲜味”浓。根据走访调研和问题梳理,掌握党员群众学习“口味”,量身定制“学习菜单”,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丰富课程内容,积极组织各站点学习农用技术、《榜样7》等课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党员干部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形式上百花齐放“农味”足。探索“固定课堂”变“流动课堂”,把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作为学用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将远程教育教学与现场观摩、教学实践、示范带动、技术推广有机结合,邀请基层“土专家”、“田秀才”在地头讲授农业种植、生产技能等知识,进行互动交流式学习,让党员教育“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坚持资源整合 形成远教合力
深挖资源,再现历史“原味”。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内容策划,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优势,使红色资源成为可看、可听、可读的教育资源,帮助党员干部“凝心铸魂”。开发精品,领悟文化“深味”。坚持追求精品,提高制作质量,根据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抓紧制作《村“葱”联合促振兴》、《“非遗+旅游”让凤翔泥塑魅力点亮幸福生活》和《赞歌献给党的二十大》三部党员教育电视片。实践课堂,增强学习“趣味”。坚持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以“线上学理论学政策+线下学文化学技术”相结合,通过中国泥塑体验园、长青大葱产业基地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现场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用转化率。
打造远教典型 实现学有所获
“多种类型”特色鲜明。印发《“五创五强五促进”活动方案》,扎实开展“规范型”、“产业型”、“服务型”远教站点创建,深挖《石头坡村:“绿意葱茏”激活乡村“一池春水”》、《六营村:“金手指”传承 非遗研学促振兴》两个典型案例。完成规定动作同时,创新打造“教育型”、“学习型”远教站点,充实远程教育学用典型案例库。“先进带动”学有所获。通过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优秀党员、返乡创业人才等先进模范带动一批群众学以致用、创新创业、勤劳致富。“服务发展”成效显著。长青镇采取“支部+远教+项目+协会+农户”的方式,收集群众需求,定点定期播放农业实用技术类课程,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秧盘育苗基地,带动周边镇村种植大葱2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