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宝鸡先锋
搜索

    关于加强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4-10-16  来源:研究室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序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环境“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办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为强化搬迁安置小区治理加强小区党建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搬迁安置小区既是搬迁群众的生活聚居地,也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党组织建设越是坚强有力,社会稳定就越有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精神,纵深推进“四型社区”建设成果,不断提升搬迁安置小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夯实搬迁安置小区治理基础,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有效提升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水平。本文围绕有力有序推动易地搬迁安置小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探路引领作用,在相关单位支持,各镇村的配合下,通过分析千阳县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基本情况,发现了实践中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完善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发挥小区党建引领作用、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答好基层社会治理“新课题”、为奋力谱写关天生态区、宝鸡后花园、幸福新千阳奠定坚实基础。

    一、千阳县基本情况及现状分析

    今年以来,为有效提升搬迁安置小区管理服务水平,城乡一体推进“四型”社区建设,县委研究决定将“四型”社区建设经验向提升镇域小区服务水平上聚力突破。本次调研以“加强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为目的,围绕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所涉及的人口、党组织、党员等关键要素,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发放问卷等方式调研小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党建引领工作开展情况,分别与镇党委书记、村支书、社区居民等深入交流,先后走访了城关镇、草碧镇、住建局、民政局等12个镇(部门)、3个城区社区、6个搬迁安置小区,16个村,召开座谈会6次、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全面了解搬迁安置小区工作的短板和不足,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掌握了加强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全县人口现状。千阳县位于陕西西部,是陕西省宝鸡市北部山区的生态农业县,地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为“七山二塬一分川”,全县土地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境内辖崔家头镇、南寨镇、城关镇、张家塬镇、水沟镇、草碧镇、高崖镇共7个镇65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总人口13.4万人。现有常住人口99510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47801人,占比48.04%,居住在乡村的51709人,占比51.96%。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1196人,增长30.59%;乡村人口减少35645人,降低40.81%。调研组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千阳县人口情况呈现以下几个鲜明特征:一是常住人口持续流失。总体来看,千阳县今年常住人口为99510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24449人。从各镇情况来看,与2010年相比,全县7个镇中仅城关镇常住人口有所增加,其余6个镇常住人口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二是乡村人口流向城区。千阳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801人,占48.0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1709人,占51.96%。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1196人,增长30.59%;乡村人口减少35645人,降低40.81%。三是年龄结构失衡。0-14岁人口为17309人,占17.39%;15-59岁人口为59323人,占59.62%;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878人,占22.9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090人,占16.17%。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30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9.71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94个百。

    (二)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现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是做好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笔者通过调查了解,截至2023年10月,全县共有基层党组织401个,党员7004名。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支部战斗堡垒集中在城区。县内城区共有各类党组织298个,占党组织总数的74.31%;乡镇农村共有党组织103个,占总数的25.69%。二是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在城市。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学校、两新组织、街道社区等党员共4217名,占党员总数的60.21%;乡镇、行政村党员2787名,占党员总数的39.79%。三是镇域小区党员结构失衡。千阳县6个镇域小区共有居民3753人,其中党员132人,占比3.52%,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39人,党员总数的29.55%。

    (三)搬迁安置小区现状。千阳县共建有搬迁安置小区6个,住宅楼45栋,房屋1936套,入住1338套,居民1301户、3753人,其中,农村户籍3591人,城镇户籍162人,女性1300人,少数民族107人,60岁以上老人716人,独居老人119人,义务教育阶段及幼儿园学生349人,留守儿童27人,就业1577人,县内就业604人,县外就业973人。集中供暖3个小区,供气2个小区,联动辐射农村群众1.6万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小区居民来源多元。6个镇域居民小区居民来自县内6个镇29个村,仅崔家头镇惠民小区居民全部来自崔家头村,其余5个小区均存在镇外户籍居民,人员构成复杂,不具备“村改居”条件,小区缺“村委”管理、无“居委”服务,属于管理“空白地带”,缺人管事,急需确定管理主体、强化管理服务。二是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6个镇域小区60岁以上老人716人,小学及幼儿园适龄儿童349人,分别占镇域小区常住人口的19%和9.3%,中青年人多数外出务工,“一老一幼”问题突出、集中。群众在家门口接受优质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机会少,办事“两头跑”现象普遍,公交站点距离多数小区较远,快递到镇不进村组、小区问题突出。三是镇域小区管理不规范。入住小区的群众还保持着农村的生活方式,群众素质相对不高,邻里纠纷多、安全隐患大,生活陋习明显。在公共绿地种树种菜、在小区内乱停乱放、飞线充电、部分业主随意搭建的现象屡禁不止。服务管理工作经常得不到应有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千阳县社区治理主要做法与成效

    今年以来,千阳县坚持把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推动政策资金、资源要素、公共服务全方位“下乡”,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党委主动扛责,管理到位聚焦镇域安置小区居民多元,缺“村委”管理、无“居委”服务现实问题。探索形成镇党委主导、驻地村“两委”主管、居民户籍地村“两委”配合、物业服务公司跟进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组建工作专班,确定1名镇党委班子成员驻区负责,形成合力、共同管理镇域安置小区,服务辖区居民。

    二是软硬同抓并举,服务齐全加强城乡融合,推进城乡要素互补交换,双向流通。特别是注重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向镇域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建设6个镇域小区便民服务大厅,探索代办、领办、协办、帮办“四办”模式,方便群众家门口办事,减轻镇上、村组“两头跑”负担。建设小菜园、小粮仓、小农具间,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是乡村文明强化,加强自治。探索积分记录美德、积分兑换服务、积分赢得荣誉“三积分”居民自治管理办法,强化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整合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站、道德讲堂等资源,分众化、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生活小妙招、农技实用知识宣讲活动。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开展社区“好人”评选活动,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构建文明乡风。

    三、千阳县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本次调研情况和汇总梳理以往资料搬迁安置小区居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搬迁前有较大提升但从加强党建引领的角度来看,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发展现状同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的要求相比,仍有一些的差距,还有一些确需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个别部门和镇村对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重视不够,职责落实力度不大,没有将其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能力不强,履行职责不到位。由于农村党员主动转接组织关系的意识淡薄,6个搬迁小区132名党员中,有41人属跨村搬迁党员或跨镇搬迁党员,其中23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出现了党员游离在党组织的边缘现象,既不参与原党组织活动,也不参与易地搬迁点党组织生活。社区群众不愿参与小区党建,对党建工作认识有偏差、思想有顾虑,认为“出力不讨好”,一些“隐形”“口袋”党员不愿亮身份。将小区治理等同于镇村管理、物业服务,无视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后续管理不足。虽然形成了镇党委主导、驻地村两委主管、居民户籍地村两委配合、物业服务公司跟进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但由于搬迁安置小区建设时间短,后续相关阵地、制度尚不健全,2个搬迁小区仍无党员固定活动场所,对于党员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党员本身对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党员难组织、活动难开展的问题。同时小区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42名工作人员中,56岁以上11人,46-55岁27人,36-45岁4人。工作人员不仅要处理群众生活琐碎事务,还承担民政、环保、综治、安全生产等各项政府工作,工作负担较重

    三是带动效果不足。由于搬迁安置小区的大部分为脱贫户,党员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缺乏高质量就业创业技能,部分党员不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部分小区周边配套产业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由于部分搬迁户在搬迁后,失去了原有的生产生活资料,导致群众从各村聚集到镇域生活生产,日常处于半脱产状态,生活成本大,闲余时间多,富余劳力多,创业就业增加收入问题突出。

    四、加强搬迁安置小区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规范阵地建设。建立县委组织部牵头,各镇主导,相关部门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对全县6个搬迁小区党员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全面摸清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人员底数。建立党员信息台账,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对于符合条件的党组织,结合党员的数量、特点、居住和分布等情况,各搬迁小区要及时报批,成立支部委员会,灵活划分党小组。对于跨村、跨乡搬迁的党员,及时进行党组织关系转接,防止出现党员脱离党组织的现象。探索“党建引领强、产业就业好、配套设施好、服务保障好、社会治理好”的“一强四好”易地搬迁社区后续发展路子,结合综合治理、产业发展以及项目建设等重点任务,在搬迁小区设立党群服务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引领党员开展“亮职责、亮身份、亮承诺”活动,为党员户挂牌,为党员定岗,并让党员公开承诺,在服务小区治理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触角延伸到楼宇网格、产业链、项目一线,让党组织成为搬迁群众的主心骨、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二是加强组织引导。推行居住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户籍地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建引领,每个小区选派1名镇党委成员或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负责联络和组织小区全体党员进行集体学习、参加组织生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小区治理等。实施镇域搬迁社区党组织星级管理,将镇域小区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立标杆、强引领,抓两头、中间”的思路,根据“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落实情况,对全6个镇域小区党建工作实行星级评定,将评定结果纳入镇域小区所在镇年终考核。

    创新管理模式采取业务部门+社区管理+居民自治的管理模式,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向搬迁群众开展公共服务工作。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探索专职化和多途径遴选机制配优党组织书记,建设“公共服务员、就业指导员、文化服务员、社会治理员”组成的“四员队伍”社区工作者,分类制定任务、责任、考核清单,及时转接迁入党员党组织关系,接受“双重管理”“两地评议”,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建立党员“一帮一”结对帮扶制度,强化党员意识,激发干事热情,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扎实做好后续帮扶工作。建立接访制度,对小区群众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镇域搬迁安置社区后续扶持发展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四是注重教育引导。结合小区党组织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搬迁安置小区党员管理制度以及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建立党员花名册和联系方式,对于长期居住在小区的党员,严格按照支部工作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党组织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确保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大力开展党员志愿活动,统筹设立政策宣传岗、纠纷化解岗、民意收集岗、群众服务岗,负责聚居点内人居环境、社会治安等工作,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经常组织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以“微党课”“田园党课”等创新方式,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让搬迁小区党员找到归属感、存在感,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提升党员参与党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是拓宽增收渠道。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方式支持群众围绕餐饮、零售、快递物流,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运输经济,拓宽群众利益收入渠道。通过组织开展培训班、理论知识讲座、异地参观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的致富能力培养,着力将党员发展成致富带头人,将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将具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发展成村干部。进一步加快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关闭

    主  办:中共宝鸡市委组织部

    联系地址:宝鸡市代家湾行政中心1号楼

    联系电话:0917-3260651

    电子邮件:bjsycb2008@163.com

    邮编:721000

    旧版回顾(2019年前数据请点击旧版查询)

    推荐使用IE9及更高版本浏览器、

    屏幕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浏览

    陕ICP备11007109号-2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