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街道地处县城所在地,辖21个村、6个社区,总人口约13.8万人,其中社区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半,现有各类别“三无”小区135个,全部集中在县城老区的飞凤和胜利两个社区,飞凤社区106个、胜利社区29个。近年来,随着社区疫情防控要求和城市治理的不断提升,街道在积极探索和实施“三无”小区治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主导模式的“一网八员五联动”治理工作法,在有效破解传统“三无”小区治理瓶颈、服务群众和提升治理效能上不断显现,为“四型”社区创建和提升城市治理上奠定坚实基础。
一、党建引领,建好“微网格”推动为民服务“大提升”。
城关街道坚持“党建+网格”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委统筹、支部引领“两个作用”,健全党工委指导到社区支部、到党员的纵向网格,建好15个划分区域治理的横向网格,织密135个“三无”小区为民服务的“微网格”,形成“三网”联动,“一网管全局”的治理格局。全力抓好“三网队伍”建设,汇聚“三无”小区治理“主力军”;夯实党工委、社区支部、网格员“三方责任”,打响“三无”小区治理“主动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为民办实事、物业服务全覆盖“三项行动”,唱响“三无”小区治理“主旋律”。每个网格实行专人、专岗、专管,结合城市党建、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安全生产、公共服务等,做到人与事“一网统筹、一网尽纳、多网合一”,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推动服务力量向网格集聚、服务资源向网格下沉,服务形式向网格延伸,有效提升社区治理质效。
二、汇聚合力,抓好“八员”绘就小区管理“同心圆”。
汇聚社区治理各个方面的人才,重点打造社区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双报到”人员、居民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物业人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等8个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三无”小区治理凝聚智慧和力量。主要体现在“8个抓好”:抓好专职网格员。专职网格员主要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每人负责一个横向网格区,起到上达社区、下联居民,具体协调指导“三大行动”落实,做到“一网统揽、即知即办”;抓好兼职网格员。有效发挥其“面广、灵活、多能”的作用,积极纳入到“三网”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做到网格建设能“补缺”,为民服务能“延链”,社会治理能“集智”;抓好“双报到”人员。将“双报到”常态化作为“三无”小区治理的有力抓手,根据群众需求设计活动内容,发挥“双服务双评议”工作机制和“双报到”积分超市激励作用,让“双报到”单位及人员真正下沉小区、下沉一线,结合单位职能为“三无”小区治理及社区共驻共建凝聚共识和力量;抓好居民党员干部。将小区居住的党员干部吸收到本小区治理网格当中,起到带动示范作用,撬动居民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居民党员干部身份特殊,既是小区居民,又是党员干部,参与小区治理更应首当其冲;抓好“两代表一委员”。依托“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和“同心实践站”,定期由社区或小区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充分听取“两代表一委员”及居民群众在“三无”小区治理中的意见建议,提升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比例,建好居民自管会,做到民事民议不走样,小区治理有模样;抓好物业人员。结合“红色物业”“红色院管会”培育计划,将包抓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物业人员等纳入网格,协调加强物业从业人员的日常培训管理,点对点补齐小区治理短板,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15个网格区党支部,加大物业党员培养力度,加快推进“红色物业”“红色驿站”建设,让党的旗帜在“三无”小区治理中高高飘扬;抓好社会组织。运用和发挥好社区操舞协会、太极拳协会、舞蹈协会、郡智技校、日间照料中心、驻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作用,并结合各自职能特点,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参与“三无”小区建设的“三项行动”中来,在飞凤、胜利两个社区分别形成特色鲜明、受众面广、群众喜爱的“党建+四心服务”“多彩文艺汇”等一批为民服务活动,有效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和痛点,全力当好社区治理的左右手;抓好志愿服务。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深化为民服务理念,通过党组织“搭台”、志愿者“摆摊”、居民群众“赶集”的模式,融合党建知识宣传、消防安全教学、普法宣讲、平安建设、健康义诊、助残帮困、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等系列活动,把一系列贴心服务送到居民、企业身边,用“红心”点亮“民心”,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多元共治,实施“五联动”构建基层融合治理“新格局”。
在推动“三无”小区治理工作中,逐步形成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政法、住建、民政、行政审批、街道五方联动的“一核多元、共治共建”的基层治理机制,着力用“四型”社区创建成果倒逼“三无”小区治理提质增效。常态化推行“党建+治理”模式,集中在“三无”小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九率一度”平安建设、养老、电信诈骗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化街道法治政府试点强基工程,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结合创文和国卫复审,街道联合住建、消防等部门开展人居环境精细化整治,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三无”小区治理,打造宜居宜业“新空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树新风,安装监控1023个、出入门82个,对15个网格区135个“三无”小区,按照业主自治、单位协管、物业优管、社区兜底四种类别实施物业服务全覆盖;推行“党建+服务”模式,完善社区“六室三站一厅”配备,构建3个“15分钟服务圈”,开展街道机关和社区“延时服务”,完成3个“红色驿站”建设,形成“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便民服务新模式,着力补齐教育、医疗、交通短板,集中在胜利小区、原县委大院小区打造“三无”小区治理样板间;推行“党建+民生”模式,加强“八员”能力培养,探索推进居民自治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施稳岗就业行动,关心关爱重点人群,不断丰富居民群众业余生活,让“三无”小区变“幸福”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