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激活力,创新发展开新篇。2022年,我市聚焦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人才保障、要素保障,着力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融合的创新生态,为助力宝鸡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提供“原”动力。
一、强化组织保障,营造秦创原建设新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高位部署推进。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赴秦创原总窗口、相关企业、重点项目一线开展调研,协调推进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专项汇报,研究部署惠企政策、任务推进、营商环境等工作。省科技厅领导带队,多次赴宝鸡调研、座谈,指导“两链”融合重点专项、高新区创新发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等工作。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充实工作专班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常态化调研、专题研讨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研究制定《关于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的实施方案》,组建成立“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为秦创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创新工作举措,统筹协调落实。制定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提升方案》《关于打造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措施。召开宝鸡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动科技新城核心区建设,落地重大项目51个、总投资619亿元。举办省市共建西部传感器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大会,渭滨区与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等11家企业签约首批入园项目和应用推广协议,总投资达20多亿元。宝鸡传感器产业获省科技厅4500万元立项支持(项目实施周期三年,首批1500万元已下达项目承担单位)。我市成功入选2022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榜,位列第85位。宝鸡高新区成功入选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和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名单。宝鸡高新区、凤翔高新区被省政府表彰为落实省有关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分别获500万元、100万元奖励。
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宝鸡日报》、政府门户网站和“宝科创”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作用,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成果,积极营造秦创原建设浓厚氛围,不断提升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央视二套大型融媒体节目《智造中国》聚焦宝鸡智能制造,报道秦川集团在科技研发、改革创新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独家绝技”。“中铁宝桥参建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顺利通车”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加快融入秦创原建设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西部》(秦创原专刊)刊发,《宝鸡市凝心聚力秦创原真抓实干谱新篇》在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专报(2022年第16期)刊发。征集报送秦创原建设典型案例17个,编发《秦创原(宝鸡)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专报》20期。同时,通过举办“科技讲堂”、入企宣讲等方式,开展创新主体培育、科技企业孵化等政策宣讲60余期(次),为加快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强化人才保障,激发秦创原建设新动能
紧盯领军人才,抢占人才引育新高地。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意见》《“宝鸡优才卡”发放使用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措施,支持创新主体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聘用、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等方式,引进培育高端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或团队。今年以来,共新增高层次人才208名,较上年增长37.08%,推荐宝钛集团1名专家人才为2022年度“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推荐陕西华祥浩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的韩国马铃薯繁育专家金秀满参评“国家友谊奖”“三秦友谊奖”。指导推动宝鸡高新区与西安石油大学签订“服务CTO”项目,引进3名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技术管家,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至目前,全市共拥有各类“拔尖人才”336名。
注重队伍培养,开启人才培育加速度。围绕“两链”融合,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新增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2个,其中,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的钛合金连续管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刘宏+毕宗岳”等8支队伍入选全省第一批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争取资金240万元,入选数量居全省各地市前列。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班、创业主题讲座等活动,新增“新双创”队伍32个,科技经纪人50人。支持陕西鼎川织业、陕西丝路机器人、陕西航天时代导航等企业实施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4项,并获得连续三年的专家年薪1:1资助。积极做好外国专家引进服务工作,实施国家、省级外国专家项目4项。
开展“一进三行”,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力。积极开展“院士专家宝鸡行、一把手带头进高校”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西安交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精准对接,先后邀请蒋庄德、张平祥、康振生等4名院士为我市先进结构材料、传感器、粮食产业把脉问诊。相关县区邀请省内高校、院所教授及创新团队,开展“秦创原教授专家团队宝鸡企业行”活动,深入50余户企业破解技术需求难题,我市4户企业分别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共建“实习实践就业基地”。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钛谷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宝鸡钛产业学院,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壹控智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建无人机产业学院。
三、强化要素保障,探索秦创原建设新路径
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创新投入。出台《2022年度宝鸡市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宝鸡市2022年现行有效减税降费政策清单》等政策措施,积极落实《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宝鸡)政策包》奖补政策,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提升、企业倍增计划等工作,对13大类、243个项目、378户企业予以后补助和奖励,累计兑现奖补资金5882.58万元。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加大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0.86%,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0.19亿元,增长1.38%,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达96.95%。
加大金融支持,提升服务能力。出台《宝鸡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宝鸡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等金融支持政策,设立1亿元规模的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通过政府增信措施,鼓励支持银行机构扩大企业信用贷款规模。先后举办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政银合作政策发布及企业E(易)贷卡发放大会等活动,市政府与长安银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实施宝鸡科创企业成长蓓蕾计划,安排50亿元信贷规模支持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与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合作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长安银行创新发布了“企业E(易)贷卡”产品,为企业解决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组织开展宝鸡市“专精特新”金融服务月活动,为2716户企业发放“银税互动”贷款29.37亿元。
实施项目带动,激发创新动能。谋划实施正威宝鸡新材料科技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等秦创原“两链”融合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近900亿元。启动实施秦创原宝鸡创新港、西部传感器产业园建设等2022年秦创原建设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103.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3.23亿元。实施3D霍尔磁传感探测器芯片开发、ATM自动变速箱国产化压力传感器研制等厅市联动重点项目(宝鸡传感器产业)12个,总投资3.3亿余元。凤翔高新区“西安交通大学低温氢能应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建设项目”列入全省秦创原重大项目清单。国钛金属、华煜鼎尊2家企业分别获市科技创投基金1000万元、600万元投资。“高可靠强鲁棒新型角位置传感器研究”“电光源产品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等59个获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争取资金1332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带动规上企业研发投入29.27亿元,同比增长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