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宝鸡先锋
搜索

    以人才大数据助力城市人才高地建设

    时间:2023-03-02  来源:大国人才   点击数:

    对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而言,人才底数不清、结构不明一直是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短板,山东省济南市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城市人才工作数字化的路径参考。

    近年来,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但是许多地方的改革实践未真正走出人才信息填报电子化、人才工作功能信息化的传统内涵模式,人才工作数字化发展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近期,济南市人社部门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在破解城市人才工作“数字化”体制机制壁垒上有了较大突破,建设了覆盖城市全域的一体化、智慧化、实质性城市人才大数据平台系统——“数聚才智”,有效解决了大型城市人才数据不清、动态不明等问题,以人才数字化推动了城市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2年7月30日,中国算力大会在济南开幕。图为与会人员参观成果展览

    打造城市人才数字底座

    构建跨部门的全市人才大数据系统

    ——打破“数据壁垒”,建成全域贯通城市人才“数据池”。首先,济南“数聚才智”平台实质性打通了人社部门与公安、卫健、社保、教育等职能部门的数据壁垒,汇聚了全市920万户籍人口数据、633万社保缴费数据、260多万人才业务数据,构建了覆盖全市人才人口资源1339.52万的基础数据“仓库”。此外,进一步采集年龄、学历、专业等人才信息,实现全市人才人口资源信息全覆盖。

    其次,在数据挖掘上,通过建立人才识别入库模型,以身份证件号码为唯一识别码,对接学信网、国家职业资格网等权威网站数据接口,对覆盖全市的人口数据信息进行逐一比对验证,自动形成人才信息分类“仓库”。

    在数据认定上,考虑正常缴纳社保和稳定就业等情况,济南将260.35万人才认定为本市人才范围。在数据呈现上,依托分布式数据库服务架构及规模化存储支撑,利用技术手段,动态呈现全市人才总量、层次、分布等信息。

    ——推动“数据有为”,绘制全口径产业人才分布地图。济南人才大数据以地图区划为基础,对重点产业人才分布和规上企业、瞪羚及独角兽企业等重点企业分布,进行了点对点、群对群数据标注。根据人才集聚密度自动生成红、黄、蓝三色标记,对全市产业人才存量、层次、专业领域等供给侧信息和急需人才专业、学历、职称等需求侧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

    以此为依据,济南每年发布全市人才需求紧缺目录,超前布局招才引智资源,实施“才聚泉城”引才工程,实现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产业承载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济南重点培育的十二个产业中,量子产业和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布局与从业人才总量不相匹配,亟需破解人才短缺问题。近年来济南在电子商务、人力资本、新城建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人才需求旺盛,流入人才比例较高。

    数据表明,济南人才集聚行业居于前列的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业等。

    ——实现“数据把脉”,搭建政策精准投送 “云平台”。济南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推进人才信息数据在科学决策、资源配置、流程优化等维度的运用。

    首先,通过动态呈现各类人才队伍现状和趋势,实现对人才流动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流失预警,助力决策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准确预判人才吸引热度和人才工作形势。

    其次,对接重点人才项目政策,构建多个专项人才数据库,自动抓取各政策入选人才的专业、地域、年龄、层次等关键信息,形成人才年度增量对比图和区域分布热点图,为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再次,以人才“身份证”为唯一识别码,自动核验比对人才信息,打造全市人才“云服务”体系,智能匹配个体人才政策,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实现“无感智办”。济南的人才大数据虚拟服务卡,建成人才电子证照库,在人才工程申报、人才落户等公共服务中,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身份、资格互认。

    ——通过“数据赋能”,推进人才工作体系升级。依靠人才大数据系统,济南深化数据赋能,逐步健全人才价值链生态系统。

    首先,推动人才价值科学评估。基于人才数字化系统,济南尝试建设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系统,构建衡量人才发展的人才价值指数模型,多维度评估城市人力资本总量、质量和活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向“量”“质”并重转变。

    其次,推动人才项目科学评价。济南着手建设人才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平台,形成“揭榜挂帅”项目系统、海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项目系统等,为项目资金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再次,基于人才数字化系统,摸索建设人才电子信用档案,评定人才信用等级。推进人才信用指标在商业征信、人才认定、投资融资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提升政府部门在人才引进、培育、评估、激励等全生命周期链条中的服务能力。

    济南城市人才大数据系统实现的突破与亮点

    实现了对城市人才底层数据的跨部门集成。济南“数聚才智”大数据平台在更高层面上实现了重要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对接验证,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阻碍城市人才数字化向实质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同时,他们以数据对接、自动鉴别、智能分拣、归类入库等“去人工”模式,实现了全市人才资源数据系统集成,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城市人才大数据中心,为优化城市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提供了基础。

    实现了对城市人才的动态化分层分类盘点。基于人才大数据系统,实现了对全市人才总量、年龄结构、人才类别、专业领域、行业分布等维度“家底”的精准切分、把握。基于大数据计量,截至目前,济南市人才总量达260.35万人,其中学历型人才为216.0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52.76万人,技能人才67.77万人,来济落户或就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超过61.1万人。

    实现了对城市人才工作形势判断的数据化支撑。济南人才大数据系统实现了对城市人才数据的智能整合、按需提取和多维呈现。从人才来源地看,济南人才省外来源地主要为河南、河北、黑龙江、山西等省份,省内来源地主要为泰安、德州、菏泽、济宁等地市;从人才流动指标看,济南人才流入量呈逐年递增态势,2017-2021年人才流入率占比分别为5.71%、5.90%、6.06%、6.21%、6.25%;从产业领域看,人才流入量相对较高的是电子商务、人力资本、新城建和生物医药技术等产业,人才流出量相对较高的是电子商务、新城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相关数据可为人才工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关于人才工作数字化的讨论与建议

    近期《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表明,当前中心城市正在替代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世界中心城市及城市群正承担起强大的全球人才中心角色。因此,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首先要推动中心城市在建设国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方面取得新突破。而推动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数字时代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国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赋能升级的一项重要策略选择。

    对城市而言,人才始终处于一个动态流动、发展变化的状态,这对人才总体估算、人才与经济嵌合度把握、人才政策供给有效性评价以及人才资本存量估计等都是一项重大挑战。

    推动实质性人才大数据系统建设,而非一般人才工作职能的网络化、电子化和手机化,才能构建对城市人才总体数据、底层数据、分类数据、动态数据的把握和分析能力。才能推动城市人才工作相关评估、发展、赋能、转移、交易、交付、回报、激励、保障等动态应用的立体化“大循环”,其中既包括城市“内循环”,也包括城市“外循环”。从而升级重构城市人才工作体系、显化兑现城市人才资本价值,为打造生态化、活跃化、智慧化的城市人才生态系统助力。

    人才工作数字化不是简单的人才信息数字化、人才职能上网化,它要某一场域、空间内多维人才矢量的动态时空实时数据集成。而关于人才的多维数据分散掌握于若干相关部门手中,人才矢量数据的“富矿”一直未得到充分的挖掘、整合和应用。济南实践的最大突破正是在于打破了部门间隔,开展了实质性数据对接集成,进而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多维数据应用的爆发效应。

    城市人才工作数字化不是仅停留于口头、口号的噱头,而是需要以改革创新勇气,破除阻力、扎实推动构建完整、一致的人才底层数据整合体系。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数据化、精准化和适配化的发展要求,打通各类数据壁垒,扩展相应资源应用场景,建设覆盖全国人才大数据体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在这方面济南市人才大数据系统建设为城市人才数字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具体建议如下:

    ——建立标准统一、数据共享、智慧应用的人才大数据系统。摆脱传统路径,由人才或人社部门牵头,打通公安、卫健、社保、教育、住建、税务、工商等核心部门人才相关数据共享路径,全面归拢汇集、“清洗”整理城市人口、人力资源基础数据。

    以身份证件号码为唯一识别码,对接学信网、国家职业资格网、全国专技证书系统等权威网站认证数据接口,对人才人口数据“仓库”信息进行逐一比对验证,实现自主识别人才,自动分类归纳入库,形成端口对接、自动鉴别、智能分拣、归类入库的城市人才大数据整合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国家中心城市为基础,推动建立省级、国家级分布式人才大数据整合平台。

    ——实施人才数据分析挖掘,把握城市人才发展态势。基于人才大数据系统,深入开展交互式统计、结构化计算、可视化分析。通过数据云图形式实时监测城市人才总量、层次、分布、流动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预测趋势、研究对策。以地图区划为基础,开展城市产业人才存量、层次、专业、领域、分布等供给侧信息和企业急需人才专业、学历、职称等需求侧信息的点对点对应标注,构建城市产业人才地图,建立人才工作数据支撑。

    ——深化数字赋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大数字时代的人才智慧生态。深挖数据背后的逻辑关系和人才发展规律,建立能够覆盖全领域、全流程、全环节的人才数字化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扩展人才大数据系统在人才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加快推动人才大数据多场景运用和人才服务迭代升级,实现人才生态体系重塑,为人才政策制定、人才服务集成、人才环境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关闭

    主  办:中共宝鸡市委组织部

    联系地址:宝鸡市代家湾行政中心1号楼

    联系电话:0917-3260651

    电子邮件:bjsycb2008@163.com

    邮编:721000

    旧版回顾(2019年前数据请点击旧版查询)

    推荐使用IE9及更高版本浏览器、

    屏幕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浏览

    陕ICP备11007109号-2

    站长统计